当前位置: 首页 >交流合作>合作研究> 正文

对朋友的颂歌

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易柏霖 时间:2017-07-14 01:28 点击: 字号:【

我的中文名字是易柏霖,大家习惯叫我柏霖。我出生在外国,原名是Claudio Daniele Lucchi。

经常会有人问我来自哪个地方,恰巧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,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答案。通常在路上看到我的人会以为我是美国人,他们按照很简单的一个公式:皮肤白+鼻子高+个子高=美国人,然而我并不是。简单说明一下,我有两个民族的血统(日耳曼、斯拉夫),源自四个国家(德国,意大利,奥地利,捷克斯洛伐克)。简单一点,我来自欧洲的中部。

在20世纪初,我父系的家族过着安逸的生活,尽管国家的边境线在不停变动。现在,边境线似乎固定下来了,可是我们反而在不停奔波。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我的家族失去了自己的固有家园,无论我定居在哪里,我总是会发现我跟原住民不同。所以,归属感对我特别重要,我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。

临毕业之际,不由得回忆起往事,四年前,我只是想来中国感受与学习中华文化。四年后,我已经决定我将在广西艺术学院继续读研究生,研究与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哲学。

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外国读书不容易,我清晰地记得2012年9月20号晚上我在南宁机场着陆的时候,天已经黑了,而且天气超级湿热,我感到很不习惯。从那以后,我一直都在广西艺术学院的相思湖校区读书与住宿。在这个陌生的地方,我突然害怕我无法接受这里的环境,无法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,无法成功地学习中国画。多亏学校的领导、老师、同学与朋友的帮助与大力支持,我最终适应了这里的环境,并且融入其中。

准备毕业的时候我才发现四年的光阴真的不长。回忆当初,我曾经很努力地学习怎么写 “ 我 ”字,艰苦地练习怎么拿毛笔写字。在大一的时候,我绝对不敢想象有一天我能在画作上面写我自己创作的印章落款。我经历了很多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用我奇奇怪怪的中文接电话、第一次看懂班长发的通知、第一次用汉字给专业老师发短信、第一次一个人乘坐公交车而且能看懂屏幕上写的车站名称……

从小时候我就开始经历迁徙和移民。无论我住在哪里,我都会感觉有一点拘束。虽然中国不是我的家乡,虽然文化差异很大,但是我已经开始把中国当做我的第二故乡。

经过在中国画学院的学习,我逐渐适应我们专业的学习节奏。开始的时候,我听不懂老师的解释,我那时候十分担心我的学习,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,因为在我旁边的同学很热心地来给我翻译老师讲的话,还陪我去吃饭,帮我买东西,带我出去玩,请我陪他们上英文课。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,只要我去问同班同学该怎么办,就马上解决了。我很庆幸,在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中,偶尔我也有机会回馈同学们的帮助,我帮助过数不清的同学修改和校对他们的英文作业。

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,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与研究汉语和中国画使我感到不胜荣幸。我逐渐对广西艺术学院、漓江画派、中国画和中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回顾我的 “ 东游记 ”,展望未来,我发现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。在中国画学院老师的指导下,我学到了不同的风格与技法,了解了不同时代的水墨画名家,受益良多。我现在关注的是我最后的学习任务:我们班级的集体毕业展和我的个人作品展。我希望父母与老师对我的学业成绩感到满意。 

在中国—东盟书法展上与国际教育学院赵克院长合影

 毕业典礼上与国教院老师合影

(图片由国际教育学院提供)

(本文中文指导老师:黄妍)

鸣谢

感谢父母,兄弟与亲戚,

感谢中国公民与政府,

感谢广西艺术学院,

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,

感谢国际交流处/国际教育学院的所有领导、老师与同学,

感谢中国画学院的所有领导、老师与同学,

感谢每一位学长学姐与朋友。

最后,还得感谢我 “ 远距离的老师 “:

李克曼(Pierre Ryckmans)与程抱一(François Cheng)

 

了解更多广艺留学、国际交流等信息,欢迎关注广西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微信号:GXYSXYGJY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,亦可登陆国教院官网http://210.36.214.102/guojiao/ 

文章录入:zhongjie    责任编辑:zhongjie 

分享到:
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